电影《何以为家》
男孩赞恩是影片的主角,他也说不清自己究竟是12岁还是13岁,就连他父母也不记得。 本应还在父母庇护下的年纪,男孩却因持刀伤人入狱。 赞恩出生在黎巴嫩的贫民窟,母亲生了很多孩子。赞恩作为长子,要做的事情很多。 他要帮父母去药店买成瘾性药品,看着父母把药片研磨成粉,融进水里,浸透衣服,再悄悄卖出去。 他要去房东开的店里去打零工、扛水、卸车、送煤气,以防被房东赶出住处。他还要照顾年纪更小的弟弟妹妹,带他们一起去路边卖东西。 煎熬却又习以为常的生活,是被妹妹萨哈初潮打乱的。 赞恩偷偷帮妹妹洗内裤,还警告萨哈一定要把这件事情隐瞒下来。 因为他知道,一旦父母知道这件事,立刻就会把妹妹嫁出去以获取聘礼,来缓解现在的生活压力。 心灰意冷的赞恩选择离家出走,遇到单身妈妈拉希尔,赞恩在拉希尔上班时帮忙照顾她的儿子尤纳斯。赞恩,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家庭以及母亲的温暖。 但好景不长,拉希尔因为非法移民被抓,12岁的赞恩,又像一个小爸爸一样带着尤纳斯为生存而奔波。 一开始赞恩就算自己不吃不喝也要给尤纳斯买奶粉吃,甚至最后冒险做毒品卖钱,却被瘾君子蹂躏毒打,后来还被房东赶出,流浪街头的他们,让赞恩一次次崩溃。 对于一个孩子来讲,最后不想尤纳斯跟他一起受苦饿死,万不得已地交给了人贩子。 这个举动彻底将他心中最后的尊严击垮,活成了最痛恨的人,心就如万只蚂蚁在撕扯,眼泪已经不能代表此时的无奈。 而他获得的好处就是可以让他偷渡到欧洲,脱离苦海。但他只缺少一张身份证。 在回家取证件的时候,意外得知最爱的妹妹已经被房东儿子摧残致死,心中的恨与怒涌上心头,拿着刀向仇人狠狠刺去。 赞恩进了监狱,12岁的凶手,被判了五年。 母亲来监狱探望男孩,她安慰赞恩说:“真主拿走一样东西,总会赐另一样东西的。” “赐给了你什么?”男孩问。 “我怀孕了。” “你的话刺穿了我的心。” 赞恩说,自己只记得暴力、侮辱、殴打,链子、管子、皮带。 听过最温柔的话是: “滚,婊子的儿子。” “滚,你这垃圾。” 他们的确是黎巴嫩社会环境的受害者,但受害并不等于有理,更不等于好父母。 就像赞恩所问:“你们到底为什么要生孩子?” 为了分担自己在世间的苦难? 为了摆脱他人的唠叨? 为了给自己养老? 我们凭什么要求一个崭新的生命来承担这些? 你的孩子究竟还是不是你的孩子? 赞恩的父母,想要的男孩是劳动工具,女孩是待嫁的货物。 对于妹妹的死,赞恩痛心无比; 可他的父母,只能低头承受着生活的苦。 我们能批判是他们父母的错吗? 在法庭上,身为赞恩的母亲说道:“我可以为了养活我的孩子而去犯罪。” 纳比斯的妈妈不也是如此? 用眉笔点出和证件照一样的痣,用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工作,养活着自己孩子,为了生存,尚可苟且。 但从被害人成为施害者后,赞恩没有麻痹、妥协、逃避。 他直面错误,反省自身,看透家人,在法庭上对母亲说:“你怀的孩子会像我一样。” 影片中,关乎生命的物件——身份证。 赞恩的妹妹因为没有身份证,没有被医院接受整治; 赞恩自己因为没有身份证,自己的瑞典梦想归于梦; 赞恩的父母,也因为没有身份证,只能被当作社会的寄生虫。 一直到赞恩的事迹因上新闻,被社会关注后,社会对于儿童的关注更为重视,这也是赞恩最后在拍照时,阳光一笑。 -END-